出院後,我脫"皮"換骨,
前幾天曬乾的死皮,因為點滴補充了水分而脫落,嘴唇重回潤澤,因禍得福。
兩天沒吃東西,體力卻沒有流失太多,可以跟著團體跑行程,感謝主!
只是之前爬坡會喘,現在光下車走去廁所就快不行,有點力氣提不上來的虛弱,大概就是元氣不足...
好在已經止瀉,整個腸胃呈現穩定的狀態,令人安心~
然後我們要去銀礦之都--波托西Potosi,世上海拔最高的城市,高度再上升到4090m,想到就又累了...
我到底是有多跟自己過不去,才花大錢選這麼操行程阿?!
(圖文不符之可愛小孩~)
波托西位於里科山(Cerro Rico)山腳下,Cerro Rico意即富貴山Rich Mountain,
15世紀末西班牙在南美建立殖民地,1545年在這裡找到的銀礦,蘊藏量是當時世界第一,
同時,歐洲人大大地改進從礦砂中煉銀的方法,於是西班牙人徵調了大量的奴工進行開採和煉製,
到了16世紀下半葉,這裡的產銀量達到全世界的60%,每年流入歐洲的白銀有50萬磅,
為西班牙王國帶來了巨額財富,用以償還對外債務,並開拓了亞洲—美洲—歐洲的貿易體系,
導遊說:當年西班牙人從這裡掠走運回歐洲的純銀,數量多到可以從波托西搭一座橋連到西班牙!
雖然到了19世紀末,波托西因銀礦枯竭而沒落,但目前仍有正在運作的礦坑,
而我們來到這城市的第一個行程,就是要進入礦坑,體驗礦工一日生活~
為了安全,旅行社準備了浴帽、安全帽、口罩、工作服、雨鞋和頭燈,
光是換上這全套裝備,就搞得我頭昏眼花,
我真的沒想到平時這些看來,再自然簡單不過的動作,高原上做起來會那麼困難...
進入礦坑前,車子上來一位當地導遊,為我們講解當地礦工的生活,
他手裡拿著炸藥、引信及古柯葉,低沈地說著:
工人靠著三樣東西支持他們的生活:嚼古柯葉提神、喝97%烈酒逃避痛苦、以火藥炸出希望。
多數的礦工冒著生命危險採礦,只有微薄的收入,但只要挖到銀子,就能改善生活、翻轉人生!
而實際進入礦坑,發現裡面的環境極其惡劣,地道狹小崎嶇,連我都無法站直;
空氣混濁,充滿了肉眼可見的粉塵;牆壁上都是管線;頭頂一直漏水,地上也多處積水溼滑,
在這麼差勁的環境辛苦的工作著,無怪乎礦工的平均壽命只有45歲!
在台北過著舒適生活的我,無法想像如何忍耐這種生活,
才進入礦坑幾十分鐘,我就難受不已,而工人卻要在裡面待一整天?!
走出礦坑之後,重新看見陽光,真的覺得自己死過又重生了一次~
回台北後,每當我不滿我的生活時,想起世上有人正在這樣艱辛地努力著,
也許就能轉而珍惜感恩一切,不再抱怨與怠惰...
下午參觀波托西的國家造幣廠(Casa Nacional de Moneda/ National Mint of Bolivia),
1987年作為波托西歷史文物一部分,被納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,是南美洲最值得參觀的博物館之一!
一進入博物館就看到這中庭,值得注意的是:後面牆上的面具並不是用來紀念真實人物,
而是若將面具的臉左右邊分開看,右邊是殖民者得意的笑容,左邊則是被殖民者辛勞哀傷的神情...
而博物館後方的屋子內,陳列著各式蠟像和模型,說明當時的工作狀態,
有個房間的畫面是被徵調的奴工繫著繩,牽引著驢子,
顯示出當時大型鑄幣器械的動力,來自於他們日夜不停費力地轉動木軸,
根據網路上查到的資料得知,當時被徵調的非洲奴工和原住民,很多人沒來過那麼高的地方,
一到波托西就產生了高山症,加上每天都超時工作,沒多久就過勞而死,
過去幾百年,估計波托西因為礦產而死亡的人數多達八百萬人...
但博物館的展品也不是都那麼沈重的,其他區域有蒸汽火車頭、銀器、天主教寶物、鑄幣器械等,
曾經繁榮超越南美任何地方、財富象徵之處,就連建築物本身也是精緻有看頭,無愧於她的美名!
離開造幣廠,我們走到下個街區看教堂,我對街景充滿興趣,路人也對我們投以好奇的眼光,
畢竟在南美,亞洲面孔真的少見,整團一起走,也很高調~
看完教堂,我們又沿著大道走回飯店,
最高海拔+長長的上坡,我從喘得跟狗一樣,進化到比狗還喘,
這段路,簡直 讓 人 沒 法 活 了!!!
好在到了飯店,導遊給我和小米好大的房間,視野好又寬敞,撫慰了我整天的勞累,
這樣,我們結束了波托西精實的一日遊,明天,前往心心念念很久的烏尤尼Uyuni,
天空之鏡,我來了~